中国历史教研室举行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暨“我为课堂50分钟负责”线上教学研讨会 |
发布人:
赵艺博
发布时间:
2022-04-14
浏览次数:
42
|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根据学院安排,历史教研室于2022年4月12日下午,举行了“我为课堂50分钟负责”线上研讨。 会议围绕“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 以教为中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1)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或知识储备不够,或教学方法不当,或不了解学生接受水平,激发不起学习兴趣,或是曲高和寡自我陶醉,那教学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2)重教轻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3)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4)不利于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 以学为中心视角下的分析 (1)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能力素养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以教为中心无法比拟的。 (3)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改进举措 1.大练兵、大比武、集体备课,提升教师能力 为此,马院开展的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和特色教研活动,大家认为这些活动对提升教学能力有积极作用。 (1)面对一门课程,老师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也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通过大比武、大练兵,听课学习与参与线上培训,老师们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然后立即反思改进,大家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2.重视课堂导入、讲好前言,激发学习兴趣 (1)上好一门课首先是要讲好概述,概述是课程理论体系的高度归纳,学生会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产生较明确的认识。 (2)上好一堂课要重视课堂导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3.多种方法并用,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历史课堂 (1)一教为中心普遍存在课堂以讲授为主,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大家研讨会认为:除了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方法外,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学生去进行文化考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用精彩的事例,引导学生把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事例选择要恰当,准备的课件要有信息量和可读性。 (3)注意互动和学生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保证每一堂课的实效。 (4)扩充教学内容,钻研教材开掘课程内涵,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结合大量文献佐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