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学科建设规划(2012-2016)

发布人: 梁红泉    发布时间: 2013-04-07    浏览次数: 156

一、编制依据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关键。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努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公共理论教研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建设规划目标及其要求,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思政部“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二、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现实基础

1.学科建设沿革

公共理论教研部成立于1993年4月,原名社会科学部,由原马列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教育心理学教研室合并而成。当时主要负责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7年,更名为公共理论教研部。2000年,教育心理学教研室并入新成立的教育科学系。目前公共理论教研部主要承担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公共理论教研部现设一个办公室和五个教研室。五个教研室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学科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05课改方案,我部现在全校本专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所有课程设置及教学课时的安排,均按教育部课改方案进行。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加大听评课力度,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目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已作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予以建设,以促进课程建设。

3.师资队伍

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26人,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0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有博士研究生5人(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2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教师20人,50岁以上教师1人,教师队伍呈年轻化;教师具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

4.科学研究

在过去的四年,我部教师公开共获批各级科研课题17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 获得厅级及以上奖励33项,其中一等奖17项。

5.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一支作风好、能吃苦、学科背景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其教学水平受到学生好评,其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校内和省内专家的肯定。但是,要谋求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更大的发展,本学科存在着以下问题和劣势:

第一,本学科教师博士学位比和高级教师职称比偏低。

第二,本学科拥有的图书资料和基础研究条件以及教学资源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资料室尚处于建设期,办公电脑基本不能满足需要。

第三,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例超高,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上相对精力投入不够,总体科研能力不是很强,缺少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要进一步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研水平。

三、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贯彻学校有关学科建设的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共理论教研部“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任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为中心,结合学校区位特点,形成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提高到新的发展水平。

2.奋斗目标

在未来四年内,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内涵,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通过不懈努力,完成全部五门课程的校级精品课程验收,申报成功至少一门河南省精品课程或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有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适应教学教研的师资队伍;教研室工作更加科学化,基本适应教学教研及学科建设需要;学术科研明显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明显改进。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质量达到省内同类院校中上水平,把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学术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

四、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

1.学术队伍建设

在“十二五”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实施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策略、高水平人才引进策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培养校级省级的教学名师、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不断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高本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根据目前教师队伍严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文件规定的1:350-400的师生比例要求,不断增加专职教师;聘任校内外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专家学者兼职教师任教,以保障教师队伍的合理数量。

第二,注重青年学者培养。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培养,把他们推向前台,给他们创造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锻炼。同时,不断吸引高学历教师加入学科研究队伍,我们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博4-6名,不断提高学科建设队伍的博士比例。

第三,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力争在5年内培养出1名校级教学名师,进而用5年时间,培养1名省级教学名师。并且将45岁以下教师列入培养遴选范围,在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力争使更多年轻教师获得培养机会。

2.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师资队伍为根本,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造为突破口,分步推进,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层次。

第一,基本目标。经过努力,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通过学校精品课程验收,力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建设成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进而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努力达到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条件完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定成果。

第二,基本任务。

① 教学内容上,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实际,优化章篇结构和内容,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分析疑点,利用重大事件和活动及最新理论成果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积淀理论基础。

② 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性,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直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总结出一批鲜活的教学案例。坚持集体攻关,充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完善各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探索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和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成长要求的考核方式,逐步建立起多种形式相结合、相补充的较完备的考核测评体系。

③ 教材教学资料上,严格使用中宣部教育部指定教材的同时,加强校本辅助教材、教学资料库建设。开展试题库、案例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库,图书资料室为内容的资源库建设。

3.科学研究

通过各种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本学科的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再上台阶。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主持对学科理论研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10-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4项,其他项目7-14项。努力创造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平均每年40篇以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4.条件建设

第一,图书资料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一方面向学校申请争取图书资料经费,另一方面部门自筹经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料室,使每年的图书资料费在2万元以上,以保障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基本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学校增加办公场所以及配备电脑、复印机、文件柜等必备的设施,使其更好地发挥其科研平台作用。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我们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代化发展实践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为内容的实践教育基地框架,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5.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校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按照团队建设的规划,加强各项检查,保质保量完成预定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学校验收;争取实现省际教学团队建设的突破。

第二,加强其它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制定规划,健全措施,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个教学团队的建设,争取在下一期校级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中,实现新的突破;形成“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教学队伍,为教学团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6.学科建设具体步骤

第一,抓好“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校级重点培育学科的建设。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划,加强各项检查,保质保量完成预定建设任务,顺利通过学校验收;争取在学校的下一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中,使该学科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并申请省级重点学科。

第二,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原则,实现重点学科的持续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术研究能力,争取实现校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

五、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科意识。贯彻落实学科规划首要的是加大学科建设宣传力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科建设规划,使其全面把握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与要求,使本部门教师认清学科建设形势,明确学科建设任务,统一思想,增强学科建设意识。

2.加强组织领导,实现科学管理。实现学科的建设规划离不开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离不开我部各教研室相互配合、各位教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争取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加强学校、本部门对于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3.发挥政策引导,健全学科制度。以部门各项考核目标以及奖励机制为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制度,引导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实现学科建设目标。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每年引进1-2名博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培训班、国内高校的课程学习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内部培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形成整体科研实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教研队伍。

5.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学科投入。作为新建学科,本学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科发展壮大的资金需大力投入。一方面争取学校加大对本学科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多渠道增强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

总之,今后的5年是本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端正思想,真抓实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按照规划的思路落到实处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唯一出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